刘东卫:住宅建造亟需转型升级 -k8体育

刘东卫:住宅建造亟需转型升级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5年4月30日
  • 浏览次数:2180

近年来,由于国家住宅产业化政策的引导和住宅市场的需求,我国住宅的生产工业化研究与实践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虽然住宅产业现代化与住宅的生产工业化得到国内同行的普遍关注,在行业的探索实践上也取得了很多进步,但是对住宅生产工业化课题的认识并非十分清晰,也缺乏对住宅生产工业化方面系统性体系化的研究和实践。 

提高住宅工业化水平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正面临“十二五”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转型升级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建筑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促进我国建设发展方式的转变,改变我国建筑业现状,必须要摆脱传统模式路径的依赖和束缚,寻求以建筑产业现代化为目标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路径。这些年我们从科技部、建设部的一些技术类课题来看,相关部门提出住宅建造应从产业化角度研发新型产品的主张,即要建设一种低能耗、高品质、长寿化的住宅。这种新型住宅产品是适应当前时代房地产开发的必然选择,而这种新型住宅工业化建筑体系的构建,也将成为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实际上,这种新型住宅产业化的核心是生产和建造方式的改变,这种新的建造方式要从根本上体现建筑的合理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等工业化生产的最基本特征。虽然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开发的一些项目中运用了一些工业化建造手段,但是在产品设计的前端环节仍然不同程度地停留在传统模式的认识和运用上,实际也是制约我国新型住宅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在住宅产业现代化和新型住宅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上,应聚焦住宅的建筑全寿命期。房屋建造起来是要让人们长久居住的,因此建筑并不是简单的建造环节,而是涉及从设计、建造、使用到维护,直至拆除的全过程。因此,整体提高住宅建筑全寿命期内的综合价值,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关注重点。在设计、建造以及相关设备设施配置上应先行考虑建筑生产方式、百姓居住方式和设备管线维护方式会对房屋造成的影响,以切实有效地措施实现住宅长寿化目标。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结构主体、设备管线、内装部品三者完全分离;二是让主体结构更耐久,进行耐久性优化设计;三是实现套内空间灵活可变,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这样的建造方式往往会增加5%~10%的成本,但更重要的是理念的转变,如果增加5%~10%的建造成本可以使得住宅的使用寿命增加几十年,那这样的投入是值得付出的。 

解决住宅工业化的认识问题

解决认识问题对改善我国住宅工业化目前所面临的困局或许更为重要。因为无论是政府机关、设计单位还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住宅工业化”的概念仍然没有形成清晰和明确的认识,甚至在学术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对行业发展也会产生误导。总体来说,目前的误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把住宅工业化等同于主体或结构的预制化。

国际上把住宅工业化分为两部分,主体结构的工业化和内装的工业化。相对来说,主体结构工业化更容易实现,这也成为国内主体预制件产业发展火热的原因。而具体到内装工业化,在国内的发展水平则较低,适用范围也较小。事实上内装工业化包括装配式卫生间、厨房、地板以及各种设备设施、集成管线等,它们的生产和组装不仅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而且也需要更多的技术和人才支撑。正因其涉及内容的复杂性和对其认识的模糊性阻碍了内装工业化在国内的形成发展。发达国家把住宅工业化定义为“用工业性的方法,对其他制造领域已经应用并成熟的工业技术应用到建筑业当中”,可见定义是相当宽泛的,因此把对住宅工业化的认识局限于主体结构甚至部品预制,是非常片面的。

第二,把主体工业化等同于混凝土的工业化。

实际上住宅工业化所坚持的核心是结构主体与内装部品、设备管线完全分离的体系。对分离的认识并不是为了限制主体的材料、内装的种类、建造的方式等,而是通过分离体系使原本混在一起的系统逐步形成独立的系统,给各部分留有更为多元化的选择余地。单纯意义上限定混凝土工业化是狭隘的。 

第三,把工业化等同于工厂生产。

实际应用领域的工业化并不局限于构件必须在工厂生产,现场做预制件也属于工业化的一部分。住宅工业化应该是多元与多类型的范围理念,是用工业化的理念、技术和生产方式做住宅产业,最终目的是有利于建造,不应该过于教条。 

第四,国内目前所做的预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预制化。

比如梁板柱,国内常见的现象是基本采用现浇方式,仅仅实现外挂墙板、阳台等部品的工厂预制,而这与真正的预制化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接下来,建筑工业化领域仍需更为深层次的体系化的研究与实践。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和新型住宅工业化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