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海绵城市建设探路人城融合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7年3月10日
- 浏览次数:1240
初春的遂宁,满城烟雨,置身复丰巷口,阵阵疾风还真带有几分“似剪刀”的寒意。虽无缘一尝那场居民因感谢政府而自发举办的“坝坝宴”的美味儿,但一旁废品收购站老板郭先生夫妻俩的笑意和那句因没有被水淹而发自肺腑的“巴适”,令冷寒的空气平添了几丝暖意。放眼望去,虽已见不到深埋地下改造过的管网,但路面的透水铺装和路旁的排水沟、巷口的截水沟等海绵城市建设改造设施,却一目了然。站在废品站门口看,路面似乎朝站里倾斜,雨水很容易流进屋内,记者不禁有些担忧,一旁的郭先生却十分笃定:“在雨季都没被淹过。”记者走到巷尾,回望整条巷子的坡度,才发现郭先生所言不虚。一旁的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明华告诉记者:“每个项目的规划设计,都是基于详实的勘察调研数据,以此保障项目改造后的实效。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过三部委的考核验收关,还要过老百姓的口碑关。”看着眼前这条短短的巷子,还有沿途见到的孩童们不用担心雨天泥水溅身而在露天人行道上嬉戏踢毽子的情景,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过的那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然而,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综合判断的“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的发展环境下,要将“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落到实处,却并非易事,诚如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干部”二字所讲“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善于干!才是真正的着眼点。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遂宁无论是城市规模,抑或经济总量,都没有明显优势,然而,它却在三部委的中期考核中名列前茅。原因何在?市委书记赵世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席话,算是从发展理念层面给予了回答:遂宁不但要追求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地生长,还要坚持为人管城,倡导绿色生活,推进人城融合,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让遂宁因海绵城市而闻名,因海绵城市而美丽。市长杨自力则从规划源头诠释了遂宁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城市规划要坚持精细化原则,通过高水平规划建设,科学管理,不断打造城市精品,提升遂宁城市品位。身为海绵城市建设牵头实施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姜国全在接受《中国海绵城市》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心始终坚持围绕‘以人为本’,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落到实处,坚持因地制宜,避免大拆大建。”对此,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磐岩深表认同,她表示,遂宁海绵城市建设留给她最深刻的印象,是“重视指标,却不惟指标是从”,尤其注重项目的前期调研、分析,在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充分融合当地特色和居民实际需求进行规划设计,真正做到了海绵城市建设提倡的“道法自然”。
发展理念:将“绿色革命”进行到底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这段科学论述,对380万遂宁人民尤其是63.67万的城里人而言,只怕是已经深刻在了灵魂深处。因为,他们已经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绿水青山”的甜头:
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五个百亿元台阶,从495.2亿元增加到915.8亿元,年均增长12.6%。三县两区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跨入百亿元俱乐部。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经济结构趋优向好。三次产业结构由21.5:51.8:26.7调整为15.5:56.1:28.4。工业化率从44.2%提高到47.4%,新兴产业占比从11.7%提高到23.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44.2%、26.7%。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从56.7%提高到61.8%;发展效益显著提升。国税和地税入库金额年均增长2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7%、18.2%……这组数据,是杨自力在该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过去五年经济建设“成绩单”。
大数据时代,这组数据产生的震撼力,不言而喻。而这,还是在全国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严峻挑战背景下取得的。个中到底有何奥妙?我们或许能从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在“2016绿色经济遂宁会议”上的讲话中找到答案:作为西部丘陵地区的遂宁,在全国率先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色转型之路,走在了全国前列。多年来,遂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着力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全域推进绿色发展,先后确立了绿色发展战略体系、理论体系、指标体系,大力培育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城镇、创新绿色文化、打造绿色环境、致力幸福民生,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低碳、高效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实现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共进多赢,绿色遂宁已经成为一张颇具影响力的生态名片,绿色经济遂宁道路对四川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和辐射作用。赵世勇的回答更具体:遂宁始终坚持规划为纲,打造绿色新格局;坚持产业为基,提升绿色新实力;坚持城镇为本,构筑绿色新家园;坚持文化为魂,倡导绿色新生活,绿色逐渐成为美丽遂宁的主色调。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海绵”力量,尤其是在破解绿色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水多”(城市防洪排涝压力大)、“水少”(水资源短缺、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全省倒数第一)、“水脏”(内河污染较为严重)、“水堵”(硬化面积比例高、河堤三面光)等“城市病”问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正因如此,赵世勇格外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实施“引水入城”,大力实施观音湖、东湖等多个城市湖泊建设,城市水域面积达到近20平方公里;实施“引绿入城”,依托自然肌理,建设滨江景观带、公路沿线绿廊和城市公园、小区绿地、街头绿地,构造层次清晰的城市生态体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以上;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绿色建筑、绿色小区、绿色城镇。在城区启动节能绿色建筑建设,修建了环湖健康绿道和环城健身休闲步道。逐步完善了城市污水、垃圾、大气治理等基础设施;开展“多城联创”,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20余张城市名片,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我们坚持生态绿城,始终做到把生态林地渗透到城市当中,利用涪江穿城而过的优势打造西部水都,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地生长”、“要毫不松劲、乘势而上,高标准高质量搞好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做出示范”。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正因深谙“绿色”的价值,中国共产党遂宁市第七次代表大会才确定了“坚定不移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经济强市而奋斗”这一城市发展主题,突出绿色发展,注重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与修复,让城市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在顺应自然中利用自然,通过增强城市环境优势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此,赵世勇在大会闭幕式上再三强调:今后五年,是我市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杨自力在遂宁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新一届政府将重点做好五大工作,其中“绿色”独占其三:突出转型升级,做强绿色产业;突出统筹发展,打造绿色城镇;突出生态建设,夯实绿色本底。而“重点推进海绵城市试点项目”也位列其中。因为他们深知“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而海绵城市建设,无疑是将这场永续发展的“绿色革命”进行到底的最佳方式。
实现路径:统筹推进谋全局
谈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发展,必然离不开这两句话:“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客观国情,海绵城市建设,无疑便是保障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最好选择,而海绵城市建设要得以顺利推进,不仅要与黑臭水体治理结合,还要和城市内涝治理相结合。需要开展跨学科、跨部门交流合作。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院长张全看来,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是城市发展的模式,从水出发,但不是“就水论水”。海绵城市建设需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来完成,需要处理好水质与水量、生态与安全、灰色与绿色、分布与集中、景观与功能的关系。这也正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的关键原因。早已尝到绿色发展甜头的遂宁,从一开始便站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制高点,采取了一系列统筹推进的措施,通过“六大注重”意在谋全局。
注重全民参与,构建整体联动的组织工作体系。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条块结合”、职责明确的工作推进机制,规划、住建、财政、水务、发改、国土、造价、审计等部门通力协作,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多个社区主动找到市海绵办,希望能尽快对其所居住的社区进行海绵化改造。王明华表示,他们将结合社区的具体情况,按存在问题的轻重缓急,统筹协调改造的先后顺序。
注重问题导向,构建科学完善的规划引领体系。编制并发布了国内首部《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提出了“国家海绵城市典范”的总目标和浅丘平坝地区内涝防治示范、老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滨江水生态文化示范三大示范目标,确定了5大类24项考核指标。修编相关规划,确保各层级规划相互支撑衔接,实现“多规合一”。
注重技术支撑,构建全面覆盖的技术保障体系。结合遂宁实际,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及现有研究成果,在试验、实践的基础上,出台了《遂宁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遂宁市海绵城市设计图则》及《遂宁市海绵城市植物名录》等地方性技术规则。印发并严格执行了《遂宁市城市蓝线管理办法》、《遂宁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与国内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建立战略k8体育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人才储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培训,组织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部门、县区负责人到清华大学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专题培训。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避免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险境。成功举办 “绿色经济·遂宁会议”,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人员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题研讨。
注重建管结合,构建全面监管的建设管控体系。海绵城市建设,难!尤其是旧城区改造。然而,建成后的运维管理,更难。若运维管理不到位,项目建设得再好,其成效也将大打折扣甚至只是“昙花一现”。一是结合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修编控规,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转换成规划条件落实到每个地块。二是实施项目建设全程监管,将海绵城市建设的指标和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程序,通过土地供应、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三是实施全域管控,在进行存量改造的同时严格控制增量,要求试点区域外的新建工程项目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并纳入管控。目前,该市已对221个试点项目和72个在建、新建的非试点项目进行了海绵审查和建设,建设项目业主正在由“被动建设海绵”逐步向“自觉建设海绵”过渡。截至目前,已出台了《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决定》、《遂宁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管控的制度体系。
注重项目整合,坚持连片打包、因地制宜构建项目运作体系。按照国家“体现连片效应,避免碎片化”的指示精神,综合考虑排水分区、行政区划等因素,将2016、2017年的试点项目及其相关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整合成10个工程包,总投资75.34亿元。严格遵照指导意见中“主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通过市场化手段,采取ppp模式,公开选择技术、资金、管理力量雄厚的企业,实施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坚持民生优先,把城市内涝点整治、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优先安排。
注重多元投入,构建政企合作的资金保障体系。主要通过5个渠道筹集海绵城市建设资金:积极用好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积极利用好银行借贷资金;通过建设管控督促项目业主投入;积极推行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目前,该市共计吸引各类社会资本约105.5亿元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其中: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约75亿元,海绵ppp投资超过70%;通过规划管控,督促项目业主完成海绵投资约2亿元;政府债券投入2.5亿元;农发行贷款26亿元。
不仅如此,遂宁海绵城市建设还结合“城市双修”,谋划全域推进。全面实施城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其中重点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在“十三五”期间通过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改造、风貌塑造、管线下地、绿化景观提升等措施,投入30多亿元分年度、分片区完成老旧小区立体式综合改造,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排水防涝、污水处理综合规划编制,通过ppp模式对老城区雨污系统进行全面整治和改造。
建设成效:创新驱动“开花结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发展如此,海绵城市建设更是如此。遂宁海绵城市建设一直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全周期、全产业链,不仅注重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创新,而且坚持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广创新技术。
据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科科长唐静介绍,遂宁海绵城市建设充分结合本地水文、地质、现场环境条件、社会影响等实际,坚持技术创新,通过现场打样、模拟试验、多方案比对,用“小”、“巧”办法解决大问题。以既有道路海绵化改造为例,通过对雨水口、道沿石进行“微创”改造,将路面雨水径流导入绿化隔离带、人行道、绿地广场及其他开敞空间进行消纳,超标部分再通过既有管道溢流外排,辩证处理渗排关系。此举既能达到径流控制要求,又能避免大拆大建,节约工程造价约70%,得到了广泛认可。该项雨水口“微创”改造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该市全面推广运用。
在盐关街片区既有市政道路改造时,积极探索应用市政道路路面整体透水、道路边带透水等新技术,实现路面小雨不积水,小区大雨不内涝。透水道路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建设透水道路就是要求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对雨水的消纳功能,降低径流量。由于雨水的下渗会对机动车道路基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目前,透水道路一般建在小区或非机动车道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文杰博士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价值:
透水机动车道技术。在机动车道上铺筑透水混凝土,其下面铺设连砂石,旁边透水人行道下建设碎石下渗带(内置导流盲管),机动车道上透水混凝土与人行道下碎石下渗带通过多孔砖连接,透水混凝土与路沿石交接处设置微型导流槽,以备应急。最终能够实现如下目标:1.机动车道雨水下渗后通过多孔砖之间的空隙排入碎石下渗带,既起到了下雨不积水的目的,又利用碎石下渗带消纳了机动车道上的雨水;2.道路强度满足重型车辆通行要求,碾压密实的连砂石透水性弱,不会因为雨水下渗对机动车道路基产生不良影响。
机动车道透水边带技术。在沥青混凝土机动车道与路沿石相接处设置1米宽的透水混凝土边带(下面为不透水层),人行道下建设碎石下渗带(内置导流盲管),机动车道上透水混凝土与人行道下碎石下渗带通过开孔路沿石连接,透水混凝土与路沿石交接处设置微型导流槽,以备应急。最终能够实现如下目标:1.机动车道雨水通过路面坡度排至透水边带,利用透水边带、开孔路沿石孔洞排入碎石下渗带,既消除了路面积水,又利用碎石下渗带消纳了机动车道上的雨水;2.道路强度满足重型车辆通行要求。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遂宁海绵城市建设,正是抓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才在首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连片效应”方面。以排水分区为单元,综合考虑单元内各地块径流现状及环境条件,区别实施径流控制措施,统筹实现排水分区径流控制总目标。以河东体育中心为例,该区域总用地面积17.7万平方米,根据竖向、下垫面、排水管网走向、绿地空间,在径流路径上因地制宜设置透水铺装、蓄水模块、渗排渠、植草沟等海绵设施,超额实现了该区域控制指标。通过能力监测平台的监测数据分析,该区域满足控制要求。
内涝治理方面。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优先安排实施内涝整治项目,对排查出的45个内涝点进行了全面改造,已经完成的内涝点整治项目经受住了多场强降雨的考验,基本消除了内涝隐患。以复丰巷小区内涝整治为例,该小区属老城区老旧小区,共8个单元128户人家,由于地势低洼,逢雨必涝,2013年“6·30”遂宁特大暴雨时该小区积水深达1.3米。通过系统治理、小区治理、环境综合整治的思路,综合采取优化排水体系、雨污分流改造、客水拦截、道路下垫面改造、透水铺装等多种措施,实现了“路平、灯亮、水通、景美”,实现了“大雨不内涝,小雨不积水”。改造后该小区经历了多场强降雨考验,老百姓对此十分满意,不仅自发组织“坝坝宴”庆祝,还向市住建局赠送锦旗表示感谢。他们感慨道:“过去下雨出门穿雨靴都要进水,现在下雨出门穿布鞋都不湿脚。”
遂宁海绵城市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不仅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高度认可,还获得了国家主管部委领导的“点赞”。2016年5月22日,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在遂宁视察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时,对遂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遂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已经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同年10月18日至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张小宏率督察组督察遂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时,实地视察了体育中心、莲里公园、嘉禾西路老旧小区、育才东路复丰巷小区、圣莲岛等项目的海绵化改造和建设情况,对遂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希望该市及时总结海绵城市建设在做法、模式、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为下一步国家制定政策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发挥示范作用。张小宏指出,遂宁海绵城市建设点面结合,有序推进,积极探索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路径、方法、技术、产品,特别注重规划和创新机制。从效果上来看,遂宁市城区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为海绵城市品牌争了光,有力证明了海绵城市改造对城市防涝功不可没。“海绵城市在遂宁的未来值得期待,必将对城市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试点价值:可复制“西部水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遂宁能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便是如此。早在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前,遂宁便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绿色城镇建设,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一是加强生态保护。根据城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划定城市蓝线、绿线,制定管理办法,对自然水体和绿地依法予以保护,严禁随意侵占和破坏。二是加强生态修复。围绕“两山三水”,打造沿山生态走廊、沿江、沿河公园、湿地,形成完善的山水生态体系。围绕观音湖沿线,建成了圣莲岛、五彩缤纷路湿地公园、莲里公园、席吴二洲湿地等生态公园,以自然水岸为本底,充分利用湿地的水体净化功能,将原有的硬质防洪堤约20公里进行生态修复,结合景观局部设置雨水调蓄净化池,保护涪江水体。三是加强水污染防治。对城区涪江支流进行了水质检测和污染源排查,制定了黑臭水体治理计划和方案。通过河床整治、堤坝维护、河岸亮化、绿化、美化以及对城市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污水截留、初雨调蓄、生物滞留等措施,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四是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完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及整改工作,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矢量坐标信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建设黑龙凼应急备用水源,实施渠河饮用水水源北移工程,确保渠河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到100%。
成为试点,无疑是对该市绿色发展的一大助力,但之前的“绿色道路”,也为遂宁海绵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才能在短时间内创造海绵城市建设的“遂宁速度”。截至2017年1月,遂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累计开工项目226个(面积16.32平方公里),占三年实施计划的65.3%;完工试点项目106个(面积6.46平方公里),在建项目120个(面积9.8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4.2亿元。其中:开发区ppp模式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玫瑰河畔、滨江雅居等20个子项目已完工,九莲小区等16个子项目已开工建设。河东新区3个ppp模式项目包已完成项目招标并组建spv公司,已完工项目40个,在建项目95个。河东二期“引水入城”及东湖景观带项目目前已完成社会资本采购,正在开展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计划于2017年3月开工建设。市住建局3个招投标项目包已完工子项目8个,在建项目7个。试点区内明月河及联盟河污染治理2个项目均已开始建设。
尽管试点建设进程顺利,但作为观音文化之乡的遂宁人,素来谦逊勤劳,并没有站在成绩上沾沾自喜,反而在不断找寻自身的差距和不足。王明华表示,遂宁海绵城市建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建设进度同预期的目标任务有一定差距、城市新区拓展区部分试点项目推进难度大、实际落地项目与实施计划存在差异等方面。
建设进度与目标任务方面。截至目前,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离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比照完成三年计划70%的标准,完成的工作任务还有一定差距。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试点项目主要采取ppp模式实施,比例超过70%,前期依法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切实做好项目可研、环评、财评、立项、施工许可以及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评价、实施方案审定、ppp模式项目招投标、项目公司组建等具体工作,耗时较长;二是由于三年实施计划任务重、时间紧,该市将2016、2017年两年的项目整合打包,相应增加了前期准备工作时间,但是为后续工作推进节约了时间, 2017年项目不必再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即可直接推进;三是该市之前一直严格按照审定的三年实施计划推进相关工作,项目资金分年度且纳入财政预算,临时调整计划难度较大。
城市新区拓展区部分试点项目方面。从面上情况来看,受经济大环境、房地产疲软等因素影响,多数试点城市新区房地产开发进度趋缓,导致试点区域内部分试点项目实施难度较大。具体到实际情况,根据三年实施计划,遂宁市河东新区二期13.1平方千米处于试点区内,但该区域目前多数为待开发区,按目前的开发进度,此区域在3年试点期内完成试点项目难度较大。
实际落地项目与实施计划方面。《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计划(2015—2017)》中梳理项目共计346个,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实行ppp模式后,由于方案优化、时序调整、项目整合等因素,实际落地项目与实施计划项目不可能完全一致,实际投资也会有增有减,总体存在一定差异。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4日至27日在安徽调研时指出的: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是新一轮改革的特点。改革如此,跨多学科、多部门、任务重、时间紧的海绵城市建设,更是如此。如何突围?“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姜国全对此表示,该市下一步将严格遵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示精神:补短板方面,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通过加快项目进展、确保工程质量、总结试点经验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发挥试点价值。
加快项目推进方面。2017年是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工作收官之年,遂宁将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提高工作效率,倒排工期,顺排工序,确保按时完成试点任务。
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方面。要切实履职,高水平、高质量建设试点项目,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严格材料供应,严格工艺工序,严格安全文明施工,做到个个是样板,项项是精品,经得起数据、时间及广大群众的检验。
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方面。在体制机制、技术创新、实施模式、项目管理、综合改造等方面全面梳理,精心提炼,形成系统的实践经验体系,实现试点变示范的目标。这也是对指导意见提出的“尽快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项目,经验成熟后及时总结宣传、有效推开”的积极贯彻落实,早日完成试点到示范的蜕变,通过一江一渠八河多湖、两山四岛构筑的天然海绵体,打造全国浅丘平坝地区内涝防治示范、全国老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全国滨江水生态文化示范三大“全国示范”品牌,成为可复制的“西部水都”,从而真正实现“产城人融合”,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积累经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