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bim技术落地难 -k8体育

破局bim技术落地难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7年5月8日
  • 浏览次数:1178

       “当下,bim在中国建筑业的受宠程度超过任何新技术。各级部门不可谓不重视,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是,至今bim技术应用还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日前在杭州召开的2017第一届中国bim经理高峰论坛上,中国bim发展联盟理事长黄强如是说。

       bim技术自引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以来,对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ppp项目落地的加速推进、epc工程总承包的运行模式不断拓展,客观上也需要引入bim技术以加强业主方、投资人、设计方、材料供应商、施工方等各方角色的交流协同,打通各方信息沟通渠道,促进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实现。然而,在巨大市场需求为bim技术落地带来无限发展之际,bim技术一直面临着在设计方、施工方、业主方难以深度应用以及从大型项目向中小型项目普及推广难等一系列困局。在此次由国家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单位主办、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峰会上,与会者以“bim·价值·实践”为主题,聚焦bim行业标准、bim的场景化应用、bim技术在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的实践探索等热点,探讨如何加快推动bim技术最终落地。

       推动bim协同应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bim技术用可视化的数字模型串联起设计、建造和运营全过程,推广和应用bim技术已成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起步晚、尚无全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的项目、对于bim的真正价值还缺乏实践检验等因素,很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对bim的资金和人员投入上仍持较为谨慎的态度,bim技术应用更多的是单点应用,建设全过程协同应用很少。

       近年来,bim技术在上海迪士尼、上海中心、g20主会场、世博央企总部基地等大型项目中的应用,有效帮助建设者成功应对大型项目工程复杂、建设周期长、经常出现数据变异和丢失等一系列挑战,通过数字化集成建筑信息实现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上海申迪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庞学雷说:“bim在可视化基础上构建的信息实现了跨专业的交互,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跨专业协同、异地协同工作提供了条件,也为业主参与到设计中提供了可能性。基于bim技术,业主、设计院、施工单位等不同建设环节的参与者在不同地理环境位置就能实现信息共享。”同时,他也强调,bim技术也使数据的属性发生了变化,具有了财富的概念,即数字化财富。“这也是很多设计单位把模型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愿意共享的原因。”在他看来,“bim的本质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也不仅仅是一个或者是一组软件、模型,而是更加公平地分享数据的方法。“如果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没有理解和认识这个问题,三五年后在建筑市场就会处于被动状态。”

创造bim应用条件,破解中小型项目普及难题

       基于可视化、模拟性、协同性等优势,bim技术的价值日益彰显,但是与大型项目相比,在中小型项目中一直存在很难推进的问题。

       黄强指出:“根本原因是把bim这么一门与土木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实用信息技术科学当成一般的信息技术科学。bim技术如果不是简单的,在工程中就是无用的、无人用的。创造bim技术的应用条件不在于工程技术人员学习bim理论和软件操作,而在于bim软件是否按照工程技术合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人员现行的管理方式开发的,是否真正实现信息无缝对接交换并能为项目所有参与方提升工作效率。”

       对此,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李自可也有同感。他说:“目前大多数bim软件公司都试图构建一个庞大的bim平台,以期用多而全的功能解决项目中的所有问题,而这恰恰走入了bim应用的一个误区。一方面,复杂庞大的bim应用与产品价格不菲,只有重大的项目才有实力进行采购,而中小型项目只能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庞大的bim平台系统复杂,现场管理难以匹配这种高难度的操作系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bim的应用普及。对于不同项目、不同业主以及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最需要的是基于特定场景下的简便易懂、易上手、易操作、更高效的bim技术平台。”

       可以预见,bim技术必将成为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bim技术实现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的深度应用还需时间。bim技术由阳春白雪到“接地气”、由曲高和寡到真正落地,还有待参与方共同破局。

来源:中国建设报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