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的保育活化(上)| 留住我们的乡愁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7年9月21日
- 浏览次数:1985
在村落的发展规律中,“人”是关键因素,人的变迁和生活习性日渐形成丰富而独特的村落人文资源,村落的个性和魅力也从而彰显。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中国每天消失80 至100 个村落,随着社会的发展,村落的原始性,以及吸附其上的文化性正在迅速瓦解。保护传统村落已经迫在眉睫。对于现存的村落,我们应如何平衡陈旧的村落与现代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
关于东方古国建筑艺术的特征,梁思成是这样描述的: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的应用。
村落活化
村落的保育活化,也算是一种聪明的应用。理解、尊重村落的发展规律和个性特征;充分考虑村落居住人群的需求,包括便利的配套设施,以及非常重要的人文精神的寄托和传承;注重村落生活、人文和生态环境的延续性,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
▲寮步横坑
▲寮步西溪
▲凤岗镇黄洞村
“村落活化”可以理解为,从村落历史遗存、人文生活、社会伦理、建筑特色、产业特色等多方面入手,找准村落建筑特征和文化内涵,融汇传统和现代,以人为本,对村落进行整体保育更新,使得村落生活和文化得以延续,同时结合考虑村落产业发展规划,为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走进东莞村落
本文介绍的村落活化是就东莞村落的保育更新而言,包括而不仅限于村落内的建筑和村落肌理,更包括村落的人文元素。东莞村落形成及发展的关键元素是“人”,包括本村族群和新来人群,村内人们的历史遗存、集体回忆、生活习俗等等,反映了村落的灵魂和精神面貌。活化,不是单一建筑的活化,更是村落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之下的延续。
东莞的传统建筑风格保留了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充分考虑了南方天气炎热、空气潮湿、雨水充足等特点,在建筑上多采用红石或麻石作基础,砌筑青砖,用石柱、木柱支撑,硬山顶,利于防热、通风、散湿;在装饰上则多采用岭南地区的瓜果等装饰题材,夔纹、镬耳、彩绘、陶塑、灰塑、木雕、砖雕、石雕等。村落中的祠堂和古民宅建筑,雕刻极多、色彩斑斓、门楼、窗楹、走廊、神龛上均有大量的人物和花鸟鱼虫的雕刻。有的采用浅雕,有的采用浮雕,有的采用透雕,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2012年底的横坑
寮步横坑
寮步横坑(横坑古村始建于元延祐年间,距今已有680多年),2011 年,寮步横坑开展宜居社区(村)建设,当时的设计意向是尊重村落历史,保留村落休闲生活的韵味,尽量以村落自有素材表现村落的龙船文化等元素,不大拆大建、不添加沥青等现代生硬的材质,反而以不经意的手法,增添青石板、红粉石、烟囱、绿植等村落素材来赋予村落生气和灵魂。
▲建筑一侧景观方案图
龙船氹和凉棚
“依水而建、四处透风、大床当中”的凉棚,是东莞水乡地区各村普遍存在的建筑物,是夏天专门用于遮阳乘凉的棚。凉棚一般建在河涌边、池塘边、埠头边甚至蕉地边,常与古榕为伴,是人们休闲、聚会、聊天、避暑、休息的场所,还是夏天村民晚上睡觉的场所。凉棚在建筑上是没有围护墙的一个棚子,主要由柱和屋盖组成;传统凉棚的屋顶形式,以设通风口的“四檐滴水”歇山顶居多。建筑材料方面,麻涌传统凉棚多由水杉木、杉木、竹子、甘蔗壳、甘蔗叶、茅草等作为建材,20世纪70年代前基本上为竹木结构,后来改用砖木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设计场地中的龙船氹和凉棚
位于槎滘村村口至凉棚附近的滨水空间,发扬古老龙舟文化的历史文脉,保护和发扬村落本土特色的同时融入现代的设计手法,以期待营造“文化突出,村民爱用”的良好村落氛围,激活旧河道、老建筑的周边空间。
▲实地调研测绘平面图
设计原则
场地性——体现场地原有的特色和内涵(水乡特色和龙舟文化内涵)
生态性——强调村落自然生态环境和建筑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生态驳岸、建筑材料的再利用)
功能性——满足场地的村民休憩、娱乐需求,兼顾文化旅游观光的发展需要。
经济性——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合理减少工程量,强调经济性。(降低后期的管理成本)
景观与自然同行
多样性——增加植物丰富度,空间多样,满足村民各种活动要求。
▲本土性——多用本土植物,延续本土文化活动
▲扩大水、土壤、植物、动物、人交接的界面,以期修复不同的生态系统,丰富景观也带来物种的多样性。
构筑物 从自然中生长出来,无序中的有序
▲对年久失修的龙船氹与凉棚保留有价值的材料形式,修旧如旧。如瓦屋顶,木地台,石凳,砖柱。而对结构形式则采用新的钢架结构更替之,如实反映,体现新旧有别的修缮理念。
▲新建花架与儿童游戏空间等,与植物融为一体,相互尊重,共生共荣。
建筑 空间与材料
现代的穿插与创新 凉棚与龙船氹
▲凉棚里的高台局部铺设玻璃,增加上下交流,凉棚下部空间增加水上砖砌块,与保留的砌块共同形成水上汀步游览路线。
▲新建花架与儿童游戏空间等,与植物融为一体,相互尊重,共生共荣。
▲增加龙船氹的通风口,减少因通风不畅和潮湿导致的白蚁害,同时保证遮阳,因此我们采用瓦片镂空做法来装饰里面。
▲说明凉棚外围搭建了一圈植物槽,用于种植锦屏藤(富贵帘)植物气根形成外围隔断,冬季挡风,夏季遮阳。
▲凉棚与龙船氹
尊重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
建筑是有生命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建筑表面,其实是她年复一年积淀而成的、带着历史痕迹的样子,正如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呈现的样子是不同的。经常见到的风格化修复,将历史建筑的“旧”的材料部件打磨或更换,最后整个建筑看起来焕然一新,历史韵味也随之荡然无存。
也许设计者或施工者是想将建筑还原至他们所认为的建筑建成之时的样子,但往往这样已经带来难以逆转的破坏性建设了。人们去看一个历史建筑,更希望看到她呈现在不同时期的历史痕迹,从这些一砖一瓦去联想她所承载的历史经历,感受她走过的每一个年代。因此,在开展活化工作时,我们要秉持谦虚的态度,尊重村落和建筑不同历史阶段的内涵。在无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建筑本来的零部件;对于不同时期的建筑部位,应用更适合该时期的活化手法。
更多资讯请关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订阅号